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没有意义的,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清思”,用尽可能客观的方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并阐明它们的意义。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凡主张哲学的唯一任务在于“分析”(不管是哪一种分析)的,都可称为分析哲学。如英国穆尔的“概念分析”,逻辑原子论的“逻辑分析”,逻辑实证主义的“句法的”和“语义的”分析,牛津学派的“通常语言”的分析等便是。狭义的,专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流行于英国的语言“通常用法”的分析学派或“语言哲学”学派。
谈论世界和谈论”谈论” —— 我们不能分析思想, 我们只能分析思想的表达, 即分析语言.
弗雷格
罗素
维特根斯坦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数学哲学等方面。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本可免服兵役的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标志所谓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 《逻辑哲学论》 的初稿。《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式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格律克尔倡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有着理想主义追求的维特根斯坦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学生也充满了热情,然而却被无法理解的家长们视为“疯狂的家伙”,他们拒绝了这个古怪家伙提出的收养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生的要求。
1928年春在听了数学家布劳维尔在维也纳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的一次讲演后,维特根斯坦重新萌发了强烈的哲学探索的兴趣。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论文,通过了由罗素和G.E.摩尔主持评审的博士答辩后,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并于1939年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辞职,以专心思考、写作。
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拉斯·里斯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
思想
维特根斯坦是 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西方哲学界,有人称他的哲学为上一世纪唯心主义哲学转变为本世纪分析哲学的“革命”;也有人称他是把现代哲学方法“推进到决定性转折的第一人”。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著作
《逻辑哲学论》
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
-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2]的存在。
- 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哲学研究》
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