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II

人生的意义是? 不可否认,世间本就不存在为我们预设好的意义。甚至作为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他还可能得出“生命没有意义” 这种接近虚无主义1的答案。
但人仍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自由可以决定是否要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意义。罗素在自传序言《What I Have Lived for》中写道他的人生三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寻、以及对尘世的怜悯之心

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意义重要却不复杂,意义感源自那些 —— 最简单、最自然、带给自己正向感受的事物

它们看起来是正确的、美好的;它们提供内在的满足,而不需要别的动机来支持2

一. 对知识的追求。它们帮我找回我那属于理性的另一半灵魂、帮我消除偏见,解答我的疑惑,也给予我开放和容纳的心态… 它一直在帮助我去理解… 我所触碰到的世界。

缮写室、毕达哥拉斯的金诗、卡尔达诺书3……无论迷茫曾把我带向何处,当我翻开书时,我总能找到这片Inner Peace

二. 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因为利他性的内核,我是乐于助人的。相比直接的帮助,我更希望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有助于人。对于亲密的人,除了陪伴,也希望自己对彼此内心成长性有所裨益。这些让我直观地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知识和观点的最终用途应该是:“实践自我价值、有助益于人,而不是写入卷轴然后束之高阁”

三. 那些打动内心的体验
在黎明时分,我路过那片海,望不到尽头的红树林中,千万只海鸟出巢前的鸣叫,千万双羽翼扑棱的声音,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这鲜活又真实的生命力。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只记得周身被一种明澈的希望托起… 没人比《我在荒岛迎接黎明》4里写得更好… “十万支金喇叭又一次齐鸣,我忽然泪下如雨,但是我心底在欢歌… 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刻,我站在那一个门坎上,从此我将和永恒连结起”

还有,某个秋天独自去T城闲逛:“抛掉杂念,我们上路了,树荫下洗麻将的声音,那么好听”,就是那一刻,自由的味道、秋叶的飒响、平淡又真诚的生活,我从中走过,感受着它们流过指缝。像《黄昏到黎明》5的歌词:“缓 缓 说 起 以 后,在 什 么 城 市, 进 怎 样 的 门,People talk and talk,love is found and lost”

这些微小的体验都曾打动我(感谢里尔克)

四. 可能还有.. 对感情的渴望,无需用其他方式证明,只需当我心甘情愿地说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愿意站在你这一边”。以及… 当我面对你时,终于可以把内心的柔软自然地表达。我并不害怕孤独,毕竟…有“一个人就是一场盛大的欢愉”这种想法的人怎么会害怕孤独?甚至我还称它为“亲切的”… 只是,孤独同时又是一个遗憾:

过去我有一瓶香水叫「无论如何」,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找到爱的人

五. 自我完善(Ego Integrity)的渴望: 一直以来心里是存在着另一个自己的,那个自己更优秀、更博学、更正直 —— 具备一切我尚未拥有的品质。追寻完整的自我,就如同宗教中的圣杯隐喻。虽然巴别塔一次次被倾覆、西西弗斯一次次滚落山下,但这个隐隐的信念从未变过。

马斯洛认为人有着向成长和人格整合的倾向:“人类的构造迫使他走向越来越完全的存在,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美好价值,走向平静、仁慈、勇敢、诚实、爱、无私和善良” /Trotsky在自传中也提到:“自我完善对我而言与其说是思想流派,不如说是精神成长的有机需要”

六. 以及 那些热泪盈眶、不可言说的情结 …比如不适合这个时代的 英雄主义,殉道者们 etc.

以上几种,在我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次序和重要性,或者有些曾在我的生活里消失很久。但我知道它们无论何时出现,都会令我欣喜或触动。

我还是爱这个世界的。


@update:

人是种追求意义的动物,却出生在一个本没有预设意义的世界中,这么说是因为在宇宙中并没有宏大的设计,世界也不会告知你我意义的方向,它们同样冷漠且客观,对人类的追寻意义的期望无动于衷

我曾经不喜欢身上感性的那部分,它太柔软,且容易产生情绪,所以我选择..疏远感性,倒向理性的那一面,因为棱角分明的理性天生坚固6

当时的我还为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自喜:我的人格是理性的,并且不太需要感性的那部分

但当我面对虚无主义的时候,理性却无能为力,因为选择理性等同于承认客观世界的无意义,所以当时的我只好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看做一个黑洞问题 —— 就如同黑洞无法被直视,无尽的虚空正吞噬着掷向它的一切,这个问题也就等于无法被思考,除非你愿意体验被虚无吞噬的感受。

还有许人也同样饱受这种折磨…我相信罗素所描写的正是这种感受:“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可以做的,只有尽快把自己投入进繁忙的工作,选择暂时远离和忘记。这很可笑,面对这个问题的方式与“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同样可笑

诚然理性可以对“世间无意义”进行理性的回应:如果什么事都不重要,那“什么事都不重要”这个命题也不重要。这种解释,在理性的层面上令内心不再恐惧于直视黑洞,但此时意义的废墟仍未重建。

世界本无意义,个体可以选择是否主动创造意义,但这种“决定去创造意义”的觉悟,是理性所无能为力的,理性只能承认着这个客观世界的无意义性,这正是理性的能力边界。

如果理性无法带来答案,那就低头去问自己的感受,让感性来做决定,问自己:那些正确的、美好的、自然的、打动我们内心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如果此时此刻,表征那些事物的词句,正在在你的胸口跳动,在唇边、它们想要生长出来 —— “那便是答案”


假如可以带粉笔进入迷宫,以纯蓝
标记每一处通往灾祸的岔口:“我到过这儿
必将永不再受诱”,它们将变得可以承受。

假如我尝过的每种汞与砷
能使你免于读懂这首诗
——它们将变得可以承受


@link:: [[../62.Psychology/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1. 1.虚无主义的英文“Nihilism” 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
  2. 2.欧文·亚隆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第四部分→ [[../62.Psychology/《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笔记]]
  3. 3.关于 缮写室、金诗、卡尔达诺书
  4. 4.《我在荒岛迎接黎明》收录于 《绿毛水怪》
  5. 5.Romantic Fear - 《D 2 D | 黄 昏 到 黎 明》
  6. 6.关于理性和感性:威廉·詹姆士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非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凭感觉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理智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实用主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