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建筑(欧洲)

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

第一个区别:古罗马神殿只有正面一个台阶入口,其他方向都是高出地面数米的基底。而古希腊则把神殿的基底都修成台阶,让人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

也许背后的原因在于古希腊人对神祇的看法并不像古罗马人那样具有完备的仪式感与疏离感。神祇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更加亲密,更容易敬拜。

第二个区别:古罗马很注重神殿正面入口的建造,会花大量精力在正面的雕塑与造型上面。而且背面和部分侧面往往是用墙封闭起来的。

前面三种柱式是古希腊用的,古罗马时期又创造了后面两种,但是他们仍然也使用前面三种。

拜占庭风格

建筑内部无支撑的圆形穹顶。穹隅和角拱是拜占庭建筑工程技术的标志,它们使得这种样式得益可能并且大量普及。

哥特风格

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飞扶壁(英语: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英语:Rib vault)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飞扶壁:

巴洛克风格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特征: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 建筑的正面有很复杂的雕塑,不再严格使用对称原则

2、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3、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Ref

附:希腊石柱

古希腊最主要的大型建筑是神庙。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多神教,各行各业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地运用石柱。因此基石、柱子和盖在他上面的檐部的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貌。列柱之美即建筑美学的具体体现。古代希腊人创造了多立克、爱奥尼亚、科林斯3种石柱形态。

  • 多立克柱式——是较为朴实庄重的一种柱式,为多里安人所创造的。他的柱身比例较为粗短,柱的下端直接置于石台上,不加另外基座。柱的顶端是由一扁圆形垫石托着一块厚实的方形石板,再与上面的楣梁连接,整个柱形朴素、稳重、坚固。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 爱奥尼亚柱式——由小亚细亚沿海的伊奥尼亚人所创造的。他的柱身修长,垂直线纹精细。柱的底部加上了圆形基座,柱的顶端加了涡卷形装饰。整个柱式优美、轻灵、典雅。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俄瑞克忒翁神庙。

  • 科林斯柱式——出现较晚,流行于希腊化时期,最初为科林斯人所创造而得名。这种柱式是从爱奥尼亚式变化而成,所不同的是柱顶端的一对漩涡形纹没有了,代之以繁密重迭的卷叶形装饰,更显的精致华美。科林斯柱式最初用于建筑内部,到希腊化后期和罗马时期才更多地用于大型建筑。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