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与情绪

多巴胺

一直以来,各种媒体都把多巴胺描述成人类愉悦感的来源,多巴胺意味着快乐,是大脑感到幸福的根源。各种文章把多巴胺形容成生活值得一过的终极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享受每一个快乐时刻的本质,每一个人企图通过药物、运动、食物、性或者地位来追求的高潮体验。但是事实上,脑科学研究真正告诉我们的是,多巴胺并不是媒体所渲染的快乐分子,或者快乐的根源。

多巴胺的作用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多巴胺的准确的本质描述,一个是多巴胺作用于我们的奖赏系统,让我们产生欲望;另外一个作用是,让大脑预期奖赏,从而指导相应的行为。简单的来说,多巴胺的作用,就是“让你想要”,和让你选择能得到更多奖励的行为。多巴胺和快乐,其实关系并不大。

就像高晓松说的: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这个欲望,就是多巴胺的分泌。

由此引出多巴胺的副作用——成瘾的痛苦:
以手机成瘾症为例,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在不停的点开“下一条”,即使很累也舍不得放开。这就是多巴胺的奖励机制在告诉你,“下一条会很爽”,当你强迫自己放下手机,你会觉得很焦虑,多巴胺只是让我们对下一个充满期待而已。

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造成神经功能受损——Wikipedia
在奖励机制中,内啡肽,脑啡肽,内源性大麻素等属于“胡萝卜”型,而多巴胺则属于“大棒”型。前三者给人们带来的是获得后的满足感,而多巴胺给人带来的则是获得前的饥渴感。动物其实都很懒得,“大棒”让动物保持想要吃到胡萝卜应该有的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别以为兴奋就是快乐!你被食肉动物追杀的时候就非常兴奋)

@ref: 多巴胺等于快乐吗?

内啡肽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利用药物可增加脑内啡的分泌效果。内啡肽类似于是成就感,内心宁静。

内腓肽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所以内腓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

内啡肽的化学结构和一种药物很像,这种药物叫做吗啡。吗啡最早是在1803-1805年间,由德国化学家 Friedrich Sertürner 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得出。因吗啡及其衍生物具有强效的镇定作用,如今多在临床上用于对极度疼痛的治疗(比如癌症末期的疼痛)。相比于人工提取的吗啡,内啡肽则是我们大脑中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因为其在大脑中可激活阿片受体,帮助我们把不适感降到最低。当我们大笑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在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时,同样也会有内啡肽的产生。内啡肽还有一个更棒的作用,即让我们产生愉悦和幸福的感觉。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杰.吉尔曼发现,人体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以及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居然就是学习和记忆的相关区域,因此内啡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加深记忆。腓肽能够调整不良情绪,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内腓肽的激发下,人能顺利入梦,消除失眠症,并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让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

内腓肽可以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还能让我们可以抵抗哀伤,创造力勃发,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充满爱心和光明感,积极向上,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勾通。

@ref: 脑内啡和鸦片素,大笑和有氧运动产生的镇痛贴

血清素

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和血清胺,简称为5-HT)

功能:
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最早于血清中发现,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在外周组织,血清素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平滑肌收缩刺激剂。血清素还能增强记忆力,并能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神经毒素”的损害。如谷氨酸即对受损的神经细胞有很大的毒性,因此充足的血清素能在老化过程中防止脑损害发生。

它更广为人知的作用是它在积极情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医学上已经广泛运用血清素来进行抑郁症等的治疗,例如著名的百忧解(Prozac)和佐洛夫特(Zoloft)等处方抗抑郁药,都是在通过增加血清素水平来对症状发挥缓解作用。

缺乏症状:
很多健康问题与大脑血清素水准低有关。造成血清素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压力、缺乏睡眠、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等。在降低到需要数量以下时,人们就会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等问题,会间接影响个人计划和组织能力。这种情况还经常伴随压力和厌倦感,如果血清素水准进一步下降,还会引起忧郁

其他一些与大脑血清素水准降低有关的问题还包括易怒、焦虑、疲劳、慢性疼痛和焦躁不安等。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这些问题会随时间推移而恶化,并最终引起强迫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关节炎、纤维肌痛和轻躁狂忧郁症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侵略行为和情绪波动。血清素水准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忧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科学家甚至通过改变实验动物脑内血清素水准,使他们更具有攻击性。

产生:
我们身体内的血清素是怎样产生的?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答案:尽管血清素几乎总是与大脑功能、情绪和心理健康相关,但是,我们95%的血清素却是在肠道中制造的!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为什么肠内有如此多的血清素活性。但是血清素的确促进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交流。

为什么会缺乏血清素?
根据《为什么我的大脑不工作?》一书的作者Datis Kharrazian博士的观点,血清素缺乏是导致血清素含量低的原因,比如长期使用SSRIs(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血糖失衡、肾上腺疲劳、营养不良、激素失衡和避孕药可能是导致血清素缺乏的原因,但更常见的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良饮食、过度压力、人造甜味剂、酒精或咖啡因,以及缺少阳光照射等等

神经介质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ref 贪婪的多巴胺 (豆瓣)

大脑把外界感知到的事物,分为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近体空间是伸手可触及的(当下随时随地能体验),其他事物属于远体空间(非当下能体验)

  • 近体是手臂范围内的,这是当下具体的真实世界。代表可以在当下立即体验到的,可以触摸、品尝、把握,即刻的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 远体是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从一米到一万公里,这个领域代表着可能性。得到他们需要付出努力,需要花费时间,并且要做计划。

大脑自然也发展出了两套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化学物质,来分别处理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两个空间分别由不同的神经递质控制:
面对近体空间时,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等一系列影响当下感受的“当下分子”,让你产生出此时此刻的感觉,当他们被激活的时候,我们更喜欢体验周围真实的世界,和更多人建立联系,感受情绪的变化,多巴胺被抑制;反之,我们由于多巴胺分泌,进入充满可能性的未来,热衷于计划和期待,而不是实施;
而面对远体空间时,大脑则必须对未来产生预期,这时多巴胺就会出场,多巴胺的职责是:专注于获取更多东西,着眼于为未来提供帮助。从另一面来看,多巴胺只在乎获得,而不在乎拥有。当习以为常之后,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会趁虚而入。多巴胺本质上就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欲望分子。

当完成追逐过程(无论结果是得到or没得到),都会伴随多巴胺的消退,这时大脑状态,从远体空间切换到近体空间,这时候需要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等等负责近体空间的支持性介质跟上,以此保障人的精神状态;
如果这个阶段血清素不足,人只能更求助于多巴胺,沉迷于加重刺激产生多巴胺的行为中,所以血清素不足的人更容易陷入到多巴胺成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