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英语:pragmatism,派生于希腊词πρᾶγμα(事物、实物)),又称实验主义、试验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反映真实世界,应把它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 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关注行动是否能带来某种实际的效果,也就是关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主要论点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 强调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1];
  • 主张概念的意义来自其结果,真理的意义来自于应证。[2]

在实用主义大旗下派生的分枝有“人本主义”、“工具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神奇学派”、“逻辑学派”等。实用主义最初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哲学家中,在 20 世纪初,在美国发展成一种运动,并且蔓延到欧洲大陆。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是一种运动了,但仍然是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思想体系,它把哲学从一种人生观的思想体系降为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识解释为一种评价过程,以科学探索的逻辑作为人们处世待物的行为准则。

经典代表作品

  • 《民主与教育》: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 《我们是怎么思维的》: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 《君王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尼可洛·马基维利的政治论著,于1513年献给洛伦佐二世·德·美第奇,但此书在马基雅弗利死后第五年的1532年才公开出版。 11.马基雅维利主义

Reference